
为儿女苦一辈子,重生不干了 皮皮的小猪 著
连载中 叶烽方小芝
叶父叶母不想整宿整宿的为钱发愁,二人看向方小芝。
叶母苦口婆心的劝方小芝:“小芝啊,阿烽在外确实辛苦,可娃儿们都要读书,苦也就苦这几年,等老大老二读出来有工作了就轻松了。”
老四老五比叶父叶母更紧张,她们想念书,如果父亲不去做工她们就没钱念书,不能像大哥一样考大学,不能成为城里人。
一辈子待在山卡卡里,像她妈一样早嫁人,干活、生儿育女,伺候老人。
那样的人生她们不想要。
方小芝的双手紧紧交握在一起,被几双灼热的视线盯着,迫于无奈说道:“妈,老大已经供出来了,老二没几个月就要高考,老三还有一年多,老四老五是姑娘家没必要读那么多书,可以回家帮忙。
阿烽回来就在县城找点活儿干,没那么辛苦,每个月也能回家几天帮帮家里。”
老四老五难以置信地看着方小芝。
妈妈不是一直跟她们说让她们好好上学,争取考上大学,就算砸锅卖铁也会供她们的。
怎么现在连初中都不让她们上完。
叶烽看了眼两个女儿错愕的表情,问二人:“爸以前说过只要你们想念书爸就供你们,爸一直希望你们能有个美好的未来。
活的比爸妈更轻松幸福。
县城的活计不好找,如果留在家里就没法再供你们,爸想听听你们的想法。”
老四叶敏立即开口:“爸,我想念书,想跟大哥一样考上大学。”
老五叶慧看眼方小芝,小声说:“爸,我也想念书。”
叶烽说:“我在外挣钱辛苦,你们妈妈也不容易,昨夜为了我的去留她哭了一夜,既然她不想让我走我也得尊重她的意见。
她同意我就去,不同意的话那我就留在家里。
实在不行就在家务农吧。”
叶烽知道自己这样做会让方小芝母女失和,但他不想再背锅。
四兄妹还以为父亲惹母亲生气,才让母亲把眼睛都哭肿。
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,或许以前母亲哭也是这个原因吧。
一向是方小芝的小棉袄的叶敏叶慧对方小芝生出些怨念。
尤其是母亲连问也不问她们就直接让她们辍学,而父亲却征求她们的意见,简直颠覆了她们对父母的看法。
总以为母亲比父亲更爱她们,没想到父亲才会为她们的前程考虑。
老二叶亮老三叶明也希望父亲去做工,家里有点余钱才不用时常去问人借钱。
万一没能考上大学还有复读的希望。
叶烽这一手直接把方小芝架在火上烤。
方小芝被儿女们盯的很不自在,她在儿女心中一直是慈母,男人这样做她感觉自己辛苦树立的形象瞬间坍塌。
叶烽对方小芝有些怨念眼神视而不见,转而看向父母:“爸妈,你们的意见呢?”
“去,肯定要去,今年的工钱都没拿到,总不能白辛苦。”叶父一锤定音。
叶父叶母自然是希望叶烽出去。
他们每年生病去医院看病就是笔不小的开支,大儿子两口子挣不到钱,只能靠小儿子。
孙子们工作了也得结婚,做父母的总不能一分彩礼都掏不出来,他们还有其他孙子女和外孙。
自己和大儿子以及三个女儿女婿都没什么本事,小儿子多挣点钱也能帮帮侄儿侄女外甥。
叶烽点点头:“要出去也得等过完年,这几天你们再想想吧,我听你们的。”
也就是说,还是得看方小芝。
早饭时谁也没说话,气氛很是沉闷。
叶烽要不要出去做工在家里引起不小的波澜,叶敏叶慧面临着辍学,叶亮叶明也担心自己万一没考上大学连复读的机会都没有。
二老也有着自己的担忧,每个人都有心事。
因此叶烽没带礼物回来他们也顾不上。
关系到自己的未来,叶烽前脚出门,叶敏叶慧马上就找方小芝谈。
儿女会如何跟妻子闹叶烽不管。
前世儿女对他冷淡,妻子不过是笑眯眯的说孩子们性格跟他一样,不爱说话,外冷内热。
好一个不爱说话,外冷内热。
他傻不拉几的被说服了。
该说的说完,叶烽去山上闲逛。
快过年了地里没什么活,他辛苦了一年也不想做事。
南溪村总共只有十多户人家,村里山地多,因此住的很分散。
叶烽站在山顶往下俯瞰。
南溪村跟几年前没什么变化,一如既往的穷。
可谁能想到令年轻人想逃离的南溪村在三十年后会修个大水库,自家的房子和地刚好被占用,补偿了两百多万。
村里有一半以上人家的地或者房子被修路占了些,多少有些补偿。
叶烽跟大哥叶熔一个住山上一个住山脚。
当初叶熔结婚后没多久就分了家,大嫂嫌住山上去镇上要多走半个多小时,不方便。
跟村里申请宅基地就要了山脚的,包产到户本来是分到一些山上的地,硬是拿出全部的积蓄跟人换了山下的地。
哪知运气不大好,无论是房还是地,愣是一点没被占着。
就打起他补偿款的主意,要跟他分一半,三个姐姐也来凑热闹想分一杯羹。
那时候长寿的二老已经快九十岁,除了经常往医院跑外还是耳聪目明,思维清晰。
一半要的太多了,就跟他商量给个四成什么的,哥姐各占一成。
被他拒绝。
几十年来他帮哥姐帮的已经够多。
从他手里拿走的钱加起来至少有几十万。
父母的赡养和医疗费几十年来都是他一个人出,这下直接开口跟他要补偿款。
那房子的宅基地是他找村里批的,地也是他抽签抽到的,父母分到的地在山下没占到。
凭什么来要他的。
脸红脖子粗的大吵一架后大哥一家跟他就没怎么来往,父母相继去之后亲兄弟也就成了陌生人。
跟几个姐姐的关系也都差不多如此。
要说兄弟姐妹间有多大的矛盾,没有。
说到底还是钱闹的。
哥姐家的孩子要么是两个要么三个,只有他家的最多,负担最重。
他穷的时候跟哥姐借钱,只要他们有都会借,他有钱了哥姐困难他也没少借钱,兄弟姐妹间的关系还是很好的。
他外出务工多年,省吃俭用,手里多少有些钱。
在大城市待的时间长了眼光更长远,知道不动产会增值。
便在房价便宜的时候在县城买了几处老房子,后来城市改造重新规划。
房子被占不但有补偿款还有铺面和房子。
新城刚改造的时候地很便宜,补偿款全都用来买地盖房,没过几年就成了千万富翁。
一直在农村种地的哥姐没听他的劝,错过了发财的机会,到老都只是守着一亩三分地的普通农民。
村里盖了漂亮的房,有个大院子,可农村的房子又能值几个钱。
经济差距太大手足间就有了隔阂。
除了找他借钱外,只有过年过节才会来往,还是因为父母在世的缘故。
亲戚间来往少关系渐渐就淡了。
后来又因为村里的土地的补偿款更是闹的不愉快,差不多就是老死不相往来。
小说《为儿女苦一辈子,重生不干了》 第6章 试读结束。
还可以输入200字